噩梦一样的证券从业经历(二、个人价值篇)
用温暖的文字证券从业,点亮孤独的灵魂
入职之前,你对营业部不具有任何价值,但还是在你身上有所投入,比如学习期间的督导、心理疏导、场地和水电的供应证券从业。
要知道,除了你父母,谁都没有义务无条件地对你好,用人单位也一样,在你身上的任何投入,皆因你“有利可图”证券从业。
可惜的是,你以为是你的能力值配得上这份工作,实际上,在这个“吃资源”的行业里,你手里的资源,才是你真正的“价值”证券从业。
在你签订劳动合同时,附带的那张“业绩承诺书”既是营业部赤裸裸的“意图”,也是一张冠冕堂皇的“免责说明”,为的是避免以后的劳动争议证券从业。你虽然觉得不舒服,却不愿意正面解读,心里打着另外的小算盘:
千辛万苦拿下了从业资格证券从业,投入几个月的时间成本和生活成本,临门一脚了再主动放弃,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甘心吗?
同时证券从业,被对方描述为“很容易”达成的目标所吓倒,试都不敢试一下,服气吗?
再说,跟你一起学习、考试、入职的小伙伴们都签了,他们都不怕,你怕什么?国企能骗人吗?再说,不看僧面看佛面,都是一个县城的,起码还有些人情在证券从业。
表面看,你是自己说服了自己,实际上上,既有“业绩承诺”很好达成的烟雾弹,也有不能入职的“损失感”,你被拿捏得死死的证券从业。
这些也只是小伎俩,下面才是真正的套路,当然,真相不会这么直白,表面一定精心化过妆证券从业。
一、存量筛查
名为稀缺人才证券从业,实为普通工蚁
作为高底薪入职的一批新员工,营业部以锻炼你服务客户能力为由,先分配几百个0资产客户给你,专业术语叫“0资产客户激活”证券从业。
展开全文
工作内容就是按照名单逐一打电话,以答谢老客户为由,约面谈,然后再上门拜访,派送低价值礼品证券从业。
这个环节的工作很有迷惑性:
一来,你的工作会被定义为“练手”:营业部把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白白送给你,既免去了你自行开户的难题,如果能引进资产或者达成销售,又有利于考核目标的达成,怎么看都是你得了“便宜”证券从业。
其实,对营业部而言,这些开户多年未进过任何资产的客户,几乎毫无价值,老员工也懒得去服务,只能靠一批又一批的新人去“维护”证券从业。
你作为一个小白,对行业的认知水平极其有限,还不具备对各种“指令”存疑的能力,就像蚁群里的工蚁一样,只有听从安排埋头去干这一条路证券从业。
而本质上,你此时真正的价值就是像筛子一样,通过标准化的“问答模板”逐一摸排,把潜在客户挖掘出来,然后想办法引进资产配置产品证券从业。
二来,这个过程会被人为地增加难度,因为轻易得来的都不会珍惜,客户也是证券从业。
这个过程是极为漫长和低效的,为了防止你的“倦怠”情绪,会通过内部PK的方式来激发积极性,通过每天汇报、分析来给你“帮助你成长”,并且用该阶段的“成果”来决定下阶段分配客户的数量和质量证券从业。
这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每一步都有相应的反馈,类似于“游戏闯关”,好像每一天你都不是在工作,而是在“竞赛”,“内卷”得厉害证券从业。
这样证券从业,你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怎样在每一轮竞争中“胜出”,甚至会为那样一件枯燥而低效的工作付出超额的努力,而忽略了,这是你真正喜欢的工作吗?与你起初的定位一致吗?对方的要求合理吗?
《乌合之众》中说,处在群体中的个体,智商会下降,并且失去独立思考能力证券从业。
同批次入职的同岗位员工,形成了天然的小群体,每个人独立的思考能力也被无形中阉割证券从业。
二、增量马达:
你要他的钱证券从业,他要你资源
有人可能要问,对跨行业或者0基础的小白而言,在存量客户上,这套培养新人的“打法”看上去还算“友好”啊,虽然工作强度略大,但是难度尚可,毕竟客户也是白给的证券从业。
天真!如果如此简单证券从业,何必给你超过平均工资50%的底薪?难道那张证券从业资格证这么值钱?还是你们天赋异禀?营业部又何至于年年招人又年年人手不够?
在经过了2-3个月的存量客户维护之后证券从业,才真正进入你为营业部“发光发热”的时刻——开发你自己的资源!
老套路——“竞赛+洗脑”,通过竞赛让你聚焦业绩目标,令羞耻心麻木;通过每天反复不断的洗脑,给你做心理按摩,排解你的负面情绪证券从业。
当然,要说明的一点是,营业部对竞赛活动具有高度的自主权,并不是所有营业部都是这样的模板证券从业。
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步提升业绩指标,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竞赛的奖金也会水涨船高,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让你逐步去适应更大的挑战,以及更难以克服的心理困境证券从业。
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熟人对你的信任度是最高的,也是最容易开发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保险从业人员都是从自己身边的人开始营销,证券也是证券从业。
此时的你,前有奖金的诱惑,后有同伴的角逐,背后还悬着一把“末位淘汰”的利剑,你就像一台小马达一样,只能开足马力往前冲证券从业。
起初,会在月初制定“有效户”(新开户写你营销代码,并且配置1万基金)目标,以及奖金额度,工作群里即时通报每个人的有效户数量,进行排名,制造紧迫感,同时,每天夕会对排名进行分析,倒数第一名免不了要遭受言语上的攻击甚至人格上的羞辱证券从业。
到后期,在新人有效户整体增速进入瓶颈时,还会进行“负向激励”:制定每日目标,不达标者下班后按差额手抄营销话术,上限5遍,每抄一遍话术耗时20分钟左右证券从业。
次日,有专人负责收取罚抄的话术,若未按要求抄写,也会在工作群里进行通报证券从业。
到了这个阶段,6个月的试用期也差不多快到了,如果在竞赛中一直垫底,或者排名靠后,就要开始被“清理”了,以你工作能力或工作态度不合格进行劝退证券从业。
不要小看这个操作,也不要为此而否定自己,这其中隐藏着更深层的东西证券从业。
第一证券从业,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但还是会诱导劳动者在离职原因中写“个人原因”来免责;
第二、从你的“有效户”进入0增长开始证券从业,你的资源已经几乎被营业部“榨干”了,对他们而言,你的价值也就归零了;
第三、因为一直垫底,或者长期无法达成目标,日积月累的各种贬低和质疑,早就让你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也失去了向上沟通的欲望,好像“辞退”这件事已经在你的预期当中,所以,当那一刻到来的时候,你也不会有特别大的反应,很容易就接受了证券从业。
你以为竞赛中一直领先的就能“上岸”?不要忘了,签署劳动合同的时候是有“业绩承诺”的,到期达不成目标,劳动合同可以自动解除证券从业。
但如果,对方觉得你身边还有潜在资源未开发完,此时还会有专门的“新操作”针对你——延长试用期,签订新的业绩承诺证券从业。
表面上看是给了你新的机会,其实是为了让你发挥“余热”,因为新的业绩承诺协议上同样赫然写着:如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劳动者自愿解除劳动合同证券从业。
但凡懂点《劳动法》的人都知道证券从业,延长试用期是不合法的,或许是因为营业部没有专门的人事专员,缺乏必要的业务知识,也或许根本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赌你不懂《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
你走了,你的资源就成了营业部的资源,在你离职的第二天,你的靠各种刷脸和透支个人信用引进的“资源”,就成了老员工的“盘中餐”证券从业。
多次复盘你才发现,这是营业部做“客户增量”最有效的途径,每一批新员工都是老员工的“垫脚石”证券从业。
小县城的年轻从业者,大都没受过北上广复杂职场的洗礼,心智相对简单,人也较单纯,缺乏复盘的能力和高维的思辨能力,很难识破其中的套路,常常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证券从业。
虽然,我们无法提前用“上帝视角”去预测发生的一切,避免“踩坑”,但衷心希望,前人扎扎实实踩过的坑,后人不要再重蹈覆辙证券从业。
也希望历经此“劫难”的小伙伴们,不要因为承受了太多的贬低而自信受挫,也不要因为被辞退而陷入自我怀疑中,庆幸自己早日脱离苦海吧,你值得一份更快乐的工作,遇见更温暖的人证券从业。
各种花样的奇葩日常,放在下一篇文章中证券从业。
申明:
这几篇文章不针对任何单位和任何人,只是从个人角度记录和分析少数人的职场经历,以此抚慰同样有此经历的小伙伴所遭受的“职场创伤”证券从业。因为所有心理的创伤,只有“被看见”,才能被治愈。
#情感点评大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