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 | 陈武《一封信和另一封信》

Connor 区块链交易平台 2023-05-08 239 0

陈武,男,1962年生,江苏东海人和信期货交易所。曾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作家》《钟山》《花城》《天涯》《芙蓉》等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主要作品有《连滚带爬》《换一个地方》《中介》《三姐妹》《自画像》《天边外》等,共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随笔集等各类文学作品六十余种。曾获紫金山文学奖、《山东文学》奖、《雨花》文学奖等奖项。

展开全文

创作谈

由异常到日常

陈 武

我居住的小区附近有一家图书馆和信期货交易所。在近三年的时间里,我经常到图书馆读书或写作。这家图书馆规模不大,选书者眼光独特,从书架上看,都是小众图书,当代外国文学、艺术的比较多,哲学、建筑学、生活、自然类的也不少,就像我在《一封信和另一封信》里写到的那样,这些书都非常经翻。这家图书馆是连锁的,每隔几天就会和别的图书馆进行书籍调换,让人感觉图书品种特别多。

我的体会是,在图书馆读书或写作,和在家里不一样和信期货交易所。在家里坐不住,没写几个字,就想动一动,或找点零食吃,或床上躺一躺,或打扫卫生收拾家务,时间过得很快,十点一到,就想着要做午饭,缺什么还要到小区的小菜场买点。拖拖拉拉吃完午饭睡个午觉要到三点,下午又感到脑瓜子凌乱,不想干活,便搞个咖啡提提神。神是提了,又到做晚饭的时候了。吃完晚饭还要去走路一个小时,回来再披阅一下朋友圈,冲个澡,就准备睡觉了,一天有效工作时间不多。图书馆就不一样了,单打一,写作之外,只有书,没有家里零碎琐屑的杂事,最多就是从自修室到隔壁书架上翻书,翻书时脑子也没有停下思考。午饭、晚饭也好解决,图书馆的这条小街上,什么吃的都有,想简单点,韭菜鸡蛋饼,买两张,就能饱肚子。想复杂点,还有各种小馆子可选,搞两个小菜喝一斤老酒,迅速步行回家,省下的时间,用在午睡上,醒后再步行来图书馆。往返走路不算少,把晚上锻炼也省了。如此这般,效率也许没有提高多少,但效果自我感觉很不错。

说到《一封信和另一封信》,也是在图书馆构思出来的和信期货交易所。我确实看过一个女孩写封信夹在书里求回复的行为并让我产生了联想。这篇小说和我近四五年的小说差不多,都是写大都市里年轻人的日常情态。我年轻时也会写苦难,写残酷,写血腥,写暴力,写死亡,比如《绳子》《宠物》《腰子》《天边外》《植物园的恋情》《火葬场的五月》等,这些都属于“生活的异常”。现在我不这么干了。当代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日常困境,日常行状,和苦难、残酷、血腥、暴力、死亡等同样值得去思考和关注。生活当然还有血腥和苦难,但年轻人正在经历的种种“软苦难”“软残酷”“软血腥”以及面临的多种压力、挣扎、困境,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同样的,他们的努力和奋斗,也各有各的情态,比如吴小丽,比如许晴晴,你不能说他们谁对谁错,处于他们当时的境遇,每一种努力既是生活的常态,也是他们的理想,都让人感佩。今年,在已经过去的四个月里,我发表了短篇小说《窗口》《滑板》《无法错过》《一场失约的旅行》《郊野公园的几个小场景》及中篇小说《恋恋的草原》和这篇《一封信和另一封信》,都和年轻人的琐屑生活、情感遭际有关。所以我喜欢朋友李惊涛对我近期小说的小结:由异常向日常转移。

《一封信和另一封信》赏读

吴小丽

吴小丽看到他在看信了和信期货交易所

吴小丽早就注意到他了,并且一直在偷偷关注他和信期货交易所。在吴小丽的认知中,这种面相精致的帅哥,已经是稀有物种、人间罕见了,何况还能到图书馆来读书、自修,那一副旁若无人、心无旁骛的专注样子,实在让她感到惊奇,心便像春天的蛹一样,蠢蠢欲动,不能平静,读书完全受到了影响。

吴小丽和他并列而坐和信期货交易所

整个自修室面积不大,十七八平方米吧,实际上就在图书馆一排排书架的一角和信期货交易所。他们占用的这张桌子最大,长方形,可以面对面坐四个人。现在,他们对面就是两个在写作业的小学生。沿墙的东窗下,放着一排窄窄的长条桌,还有另三个小方桌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此时也都坐着阅读或抄写的自修者。图书馆名字挺有意思,叫会读书图书馆,仿佛你不在这里读书,就不会读书一样——这儿属于社区的一处便民设施,在一幢筒子楼的底层。图书馆能起这么一个名字,看似简单,其实也是煞费苦心。能进入自修室自修的,必须要成为会读书图书馆的会员,年费一百八十八块钱,不贵,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还有免费开水供应,隔壁还有卫生间,在这儿读书学习,十分方便、舒服。书的品种不少,好书也不少,居然有博尔赫斯全套的中文译本,还有门罗、库切、卡佛、奈保尔、纳博科夫、麦克尤恩、科塔萨尔、麦卡勒斯这些人的文学作品。生活方面的,不仅有香港美食家蔡澜所有谈吃的书,还有汪曾祺谈吃的书,更有像岚山光三郎的《文人偏食记》《文人料理店》《文人好吃记》这样的日文书。少儿文学也是中外名著应有尽有,还有更低幼的绘本。至于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那更是名家荟萃,令人目不暇接。看来选书顾问的眼光不错。

吴小丽身边的帅哥正在看的那封信,就夹在图书馆的某一本书里和信期货交易所。吴小丽以前偶然在一本书里看到过,当时就觉得很新鲜,昨天又看到,是同样的复印件,还是饶有兴味地再次复习一遍,她就明白了,馆方大约复印了不少,分别夹在各类图书中,让感兴趣的读者读到,引起关注,引起好奇,引起大家的共鸣,可能是图书馆的一种公益手段或吸引读者的手段也未可知。信的内容为:

陌生人你好和信期货交易所

很高兴在茫茫书海中被你抽中和信期货交易所

不知你有多久没有写过信了,在这个超大都市中,我们希望以“信”这种传统而浪漫的方式,建立一种纯粹而美好的交流和信期货交易所。无论你相信与否,有许多陌生人愿意倾听你的心声,关于读书的,关于生活的,关于情感的,关于人生境遇的,随便什么你都可以倾诉。你的生活也正被某个陌生人默默地祝福着。或许你的心声会感动另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并且他也会用心地给你回复。

十年修得同船渡和信期货交易所。今天在此相遇,希望你收信快乐!

也期待你的来信和信期货交易所

会读书图书馆祝你阅读愉快和信期货交易所

信的末尾是二维码,说明是:扫码后,有回信方式和信期货交易所。图书馆会择优把回信打印出来,复印若干份夹在书里,当成书签流通。吴小丽还没有考虑好要不要传这种信,要不要使自己的信让更多的人看到。她觉得这事也不用着急,至今,她还没有看到有回信的。就是说,她还没有看到不同的信。如果看到了,看看人家怎么说,再考虑自己要不要也写一封玩玩。要是她的信真的传下去,让别人回复了,再让她无意中看到了,有可能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这想法当然是昨天的了——昨天,这位帅哥还没有出现,或者出现了,只是她没有看见和信期货交易所

今天,她看见他了和信期货交易所。她搬的一摞书里虽然没有再出现那封信,邮差却毫不吝惜地送来了他。他可比信更吸引她,并且让她心乱了——开始,因为她在认真做功课,只感觉到身边坐下来一个人,没有抬头也没有侧脸看,只顾抄书了。抄完后无意一瞥,让她心魂一跳,世上真的有这样的脸?这简直就是真实的大卫啊,米开朗琪罗什么时候来中国制造了一个真实的大卫,有血有肉的大卫?他年轻,面部线条硬朗,神情坚定,眼睛大而明亮,就连头发都是略微卷曲的。在那一瞬间,她有一种窒息般的感觉,心跳至少停跳了半拍,如果不是对面的小学生铅笔掉落地上响起的声音给了她提醒,她有可能就失态了。她耳热心慌地回到书堆里时,再也无法集中心思读书了。今年五月,她就要毕业了,毕业论文是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各种小报上的图书广告之文化内涵方面的研究,指导老师非常欣赏她的选题,而她三万多字的初稿已经草就,正根据老师的意见进行补充和完善。这间家旁边的小型图书馆,非常适合她来查阅资料。但这里的资料毕竟有限,无法满足她全部需求,好在老师帮她联系好上海某个图书馆,她可以去查当年的报纸合订本。她曾经在去年秋天去过一个月,给论文写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次再去,是带着问题去的,而且明天就动身了。但是就在这个节骨眼,大卫突然出现了。大卫的出现,像天空中突然响起的一声炸雷,毫无预兆的炸雷,惊天裂地,彻底惊到她了。她是在本科大一公共艺术课上,看到幻灯片里的大卫雕像的,她的少女心第一次被触动了,认为她未来的男朋友就应该是这样的男孩。可惜本科早就毕业了,研究生也要毕业了,她心目中的大卫一直没有出现,没想到今天会在一家社区图书馆里邂逅了大卫,而且相距那么近——就在身边,近在咫尺,让她惊魂难定。

吴小丽在稍许平复了激动的心跳后,看到他把信重新夹到了一本书里和信期货交易所

怎么办?要不要开口搭讪?要不要请求加微信?要不要打招呼?她真的一时方寸大乱了和信期货交易所。她知道,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她也许就永远错过他了。机会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也不是想遇到就能遇到的。什么叫千载难逢?就是这样的偶然。就像那封信上所说,十年修得同船渡,这要多大的偶然才能相遇?而下一句,更让人绝望,万年修得共枕眠。

遇到了就是缘,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吧和信期货交易所

没错,写信和信期货交易所。既然无心读书,就写信吧。他不是也看到那封信了吗?不是还把信又夹回去了吗?吴小丽果断做出了决定,给他写一封信,直接约会的信,用中国最传统的方法,而且,就在今晚——因为高铁票已经定好,和上海方面已经有了约定,无法更改行程了,只能把约会定在今天晚上。

吴小丽敢于直接约会一个素昧平生的年轻男人,是因为她有着自己的判断——在整个下午的自修中,她发现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大卫始终没有看手机和信期货交易所。一个英俊的年轻人,埋首在一堆书里,说明他心地单纯;一个心地单纯的大男孩,一个下午不动手机,说明他做事专注。主要的,是他还没有女朋友——这也是她的精准判断。如果他有女朋友,一个下午,女朋友不会不给他发信息的。这样的男神,一眨眼都怕弄丢了,一松手就被别人牵走了,谁能放心他出来一下午还没有半点信息?他也确实够专注的,读书时连哈欠声都没有,连身体都懒得动一下,屁股特别有定力,稳稳当当的。虽然,他所读的书太杂了,杂到她都无法判断他的职业或爱好,比如有一本谈雅玩的《掌上云烟》,有一本谈哲学的《沉思录》,有一本《无用的美好》,还有一本《核物理构造》,更有《朐海菜经典》和《工程造价》这种专业的书,不可思议的是,还有一本外国小说《牙》,另有几本书也杂得毫无秩序。每一本书,他都认真翻开,还在《工程造价》上画红杠杠绿杠杠,可能这本书不是借的,而是他带进来的。直到那封信被他翻了出来,他才饶有兴味地放松了表情。从他的神情上能看出来,他对信的内容和这种与陌生人沟通的方式,也表示出一种特别的会意。

吴小丽取出马卡龙色系的彩色便笺纸,用她娟秀的小楷认真地写道:“陌生人你好,我叫吴小丽,看到你在读信了,我不想传信,我想直接给你写——对你读的书有兴趣,有不少和我的研究重叠,那本《鲁迅书影》也是我喜欢的,我想在论文里引用大先生在上海出版的作品集所刊登的广告,比如《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等,后两本书的初版本还是毛边本,鲁迅可是一个地道的‘毛边党’和信期货交易所。不过《鲁迅书影》里没有节录这些书的广告,真是遗憾,据说,当年《申报》《沪报》上有这些书的广告。我明天要到上海去查当年刊登鲁迅图书广告的报纸了,时间至少一周。所以,斗胆约你今晚一叙,聊聊鲁迅也行,聊聊工程造价也行。我不想去咖啡店、茶吧、酒吧、影院这些俗气的地方,郊野公园金榆路入口处的小广场是个不错的场所,如蒙赏光,七点半准时,可自带饮品零食。倒春寒冷,注意保暖。你的邻座,大卫的死忠——你就是大卫。2月18日。”她把信写好后,反复看了几遍,觉得还可以,不卑不亢,意思表达清楚,特别是最后的落款,如果有人说他像大卫的话,如果他知道有人说他像大卫的话,那她的落款也算是爱的暗示了,其心意昭然若揭,其痴情可见一斑。

但是,信怎么交给他呢?写好倒是容易,如何让他收到却让吴小丽犯了难和信期货交易所。直接送到他面前?太冒失了,会不会让他觉得不稳重,是个花痴?但在爱情面前,有谁能稳重呢?只有这一条路了。她在交信给他之前,还悄悄观察了一下整个自修室——她所在的位置最好,可无死角看到自修室全景,她对面的两个小学生刚刚整理书包离开,一个小方桌上的男生正在奋笔疾书,另一个小方桌上的女生在低头看手机,沿窗的四个人都是背身的,两个男的,两个女的,相信他们背后都没有长眼睛。特别是紧靠大卫身边的窗户下,那个穿一身灰色连衣裙的女人,始终戴着耳机,披着大围巾,在全情观看一部外国电影,吴小丽和这个女人有过眼神对视,那还是在她发现身边的大卫之后,这个穿灰色连衣裙的女人也来了,她丰胸丰臀化着浓妆。像这种三十七八岁年纪的女人,丰胸丰臀浓妆艳抹的打扮,就算戴了口罩也挡不住的脂粉气,在图书馆里还是罕见的,在二月里就穿连衣裙,就更是不多见了,哪怕她有可能把羽绒服脱在图书馆的更衣柜里了,并非只穿连衣裙而招摇过市。这种女人事多,要是叫她发现传递书信这种小把戏,肯定会笑掉大牙的。好在,这些人都在认真做着各自的事,吴小丽认为自己如果这时候把信交给他,应该不会有人看到。他就在她右手边,相距约一个身位,她只要把信拿在手里,朝他面前一放,时间不会超过一秒,任务就完成了,接下来她能不能如愿,就听天由命了。好,就这么办。

突然,大卫站起来了和信期货交易所

大卫起身之后,并没有整理需要归还的一堆图书,而是迅速离桌而去和信期货交易所。真是一个天赐良机,或者是天意。而大卫起身的瞬间,吴小丽狂跳的心几乎爆裂了——他是如此高大,足有一米八五,他是如此矫健,像一只威猛的猎豹。她迅速抓住这个难得的空当,把信放在他打开的笔记本电脑上。如果他回来,第一眼就能看到她的信了。但吴小丽还是心虚了,不敢等他回来,不敢看他在看到她的信时的反应,赶快整理面前的东西,先去还书,再回来关电脑,收拾双肩包。准备迅速离开时,她又拿过那封信,在背面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

……未完待续

本文刊载于《小说选刊》2023年第5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