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化债之路加速,挺过艰难,曙光已现
轻装上阵的房企,值得寄予信心etc杠杆。
全文3800字,读完约需要5分钟etc杠杆。
最近,出险房企的化债速度明显加快了etc杠杆。
旭辉、融创、奥园、富力、华夏幸福都有了债务重组的实质性进展,3月22号恒大也披露了重组上千亿元境外债务的方案,3月29号孙宏斌出席了融创中国境外债务重组说明会,介绍了融创的化债方案etc杠杆。
最近的一起是4月3号易居(中国)企业控股有限公司公布了境外债重组计划,包括现金支付、以股抵债两部分,并获得了大股东阿里巴巴的率先支持etc杠杆。
虽然到目前为止各家拿出的方案不尽相同,进展也不完全一致,但市场总体给出的反应是肯定和积极的,毕竟面对市场转暖的关键窗口期,让房企巨头尽快轻装上阵,转危为安,是债权方所乐见的,也是全行业涅槃重生的必由之路etc杠杆。
01
行业正在走出最艰难时期
过去几年,对很多房企来说,可能是最艰难的一段时期etc杠杆。
由于不少上市房企年报难产,仅从截至2月14日A股113家上市房企中67家公布的2022年度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来看,其中业绩预计亏损的房企数量达到了38家,也就是说,近六成A股上市房企业绩预亏etc杠杆。
38家业绩预亏的房企,总亏损将达到1217亿元-1542亿元etc杠杆。其中,最大亏损额度预计超过100亿的房企就有6家。
这背后的原因,既有“黑天鹅”——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大大超出了许多企业家之前的预期etc杠杆。2020年初,很多人的想法是疫情会持续三个月、最长半年,当时最悲观的看法是延续一年,但超出预料的是疫情持续了整整三年,其带来的冲击不仅仅是线下楼盘卖场被迫关停,还有普通人收入削减的影响和“不敢花钱”的心理冲击。
展开全文
除了“黑天鹅”,还有“灰犀牛”——风险发生的概率其实已经很大了,但很多人还是选择性的忽略了它,这其中最大的忽略就是对政策调控决心和力度的误判etc杠杆。回望过去三年,从2020年3月两会政府报告强调房住不炒的定位,之后几乎每隔几个月就有政策出台,涉及供需两端,以及从土地、金融到涨价预期等方方面面。
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在债务重组说明会上反思,“出现今天的问题,虽然有外界环境的因素,但更重要、更本质的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etc杠杆。”2021年上半年融创在一二线核心城市第1批集中供地潮中曾大举拿地,“追求规模的惯性让公司在投资上过于乐观和激进,以致于公司出现流动性困难,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
易居的反思也提到了类似的问题,“如果一味地追求规模,不去把公司风控、账龄、应收账款考虑好,那么当这个行业再次下行或者风暴来临的时候,不管是轻资产和重资产,都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etc杠杆。”
但好在最艰难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了,房企化债迎来了最关键的有利窗口期etc杠杆。
仅今年1月、2月期间,就有70个以上的省市或省市下属区县出台房地产政策90余次,内容涉及调整限购或限售、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提高贷款额度、发放购房补贴或进行税费减免优惠、推进“保交楼”、支持房企合理融资等等etc杠杆。
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将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作为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工作方向之一,也是今年房地产的重要工作内容etc杠杆。
所以,不管是从政策层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发展经济,维持社会稳定的需要,还是“保交楼”的民生需求,以及房企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和债权人的诉求,帮助房企化解风险,重新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上,都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etc杠杆。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房企为何纷纷摁下了化债的“快进键”,加快向恢复正常经营过渡etc杠杆。
02
壮士断腕etc杠杆,破釜沉舟
化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etc杠杆。
一方面,窟窿太大etc杠杆。
拿恒大来说,截至2021年底,集团有息债务及或有债务总计7537亿元,其中境外债务规模约1407亿元;根据融创中国的公告,其涉及90.48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etc杠杆。
另一方面,对涉险房企来说,要尽可能不影响正常经营,又要能够有效化解债务风险,还需要债权人能心甘情愿的同意,可选择的手段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etc杠杆。
债转股、新债换旧债、债券展期、以项目资产为展期偿付提供增信,成为目前房企主要的几种化债形式etc杠杆。
最早出险的华夏幸福选择“以股抵债”,拿出发展较快的两个平台物业和代建纳入偿债方案中,“幸福精选平台”、“幸福优选平台”两个平台49%股权,换取债权400.39亿元etc杠杆。
融创将境外债务分为降杠杆、留债展期两大板块进行重组,为债权人提供了可转换债券、强制可转换债券、转换为部分融创服务股权、置换新票据等多种选项etc杠杆。
其中,2021年底时融创曾获得孙宏斌4.5亿美元的无息借款支持,该笔借款将根据可转换债券相同的条款,同步同价转换为融创中国的股权etc杠杆。
这意味着孙宏斌与融创将进一步捆绑,一方面保证了其控制权,另一方面也是对企业发展信心的一种表达,在债权人看来,至少公司老大和债权人是同进同退的etc杠杆。
而易居的出险就有点冤了etc杠杆。严格意义上说易居和恒大、融创不是一个赛道的企业。如果说恒大、融创是房地产企业,那么易居其实是服务这些房地产企业的,也就是一直自称的“服务生”——帮老大哥们把楼卖好。
相比房地产企业的重资产,易居一直是轻资产模式,但易居的难处在于,当服务的上游房产商爆雷,就会导致易居的款项出现大量的坏账,尤其是长期服务的大客户恒大的暴雷,严重拖累了易居的资产负债表etc杠杆。
所以易居涉险,还真不是说自身的专业性或者经营本身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房子卖了,钱要不回来了”etc杠杆。而且,卖房子涉及的方方面面费用,易居还提前都给垫付出去了。结果,账要不回来,易居还要亲手优化和安置3万多员工,压力可想而知。
但易居在化债这件事情上,拿出来的方案还是相当厚道etc杠杆。针对2022年到期优先票据、2023年到期优先票据和可转换票据三笔境外债务,易居一方面拟通过股东供股方式筹集4.8亿元港币,现金支付债权人的一部分本金和利息收益,并承诺大股东包销。另一方面,易居还把最核心的两块资产的65%股权置出,即房地产数据与咨询服务业务克而瑞,及在线房地产营销服务业务天猫好房和乐居。
值得注意的是,易居没有选择债务展期方案,而是直接消债,用供股筹资、大股东包销及核心资产债转股的方式,去确保债权人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债券偿付,并保持对潜在股权上升的收益etc杠杆。只要在重组生效日,易居所有未偿还的旧票据和可转换票据将被取消,与旧票据有关的所有担保和抵押将被解除。
此外,还有很重要两点,一是易居拿出重组资产的15%股权,用于激励经营管理层;二是易居保留了对于天猫房产行业独家招商权(独家TP)、商业定价权、商户运营权etc杠杆。
这个方案还是能看出几点的,一个是易居确实拿出了最大的诚意,不管是现金支付,还是大股东包销,以及拿出最核心的两块资产,都能看出这一点;二是易居为接下来的恢复经营,重振团队士气,实现涅槃重生,留下了伏笔etc杠杆。
03
轻装上阵的房企etc杠杆,值得寄予信心
刮骨疗伤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壮士断腕的豪情也是极为悲壮的,但对接下来中国房产行业的走向,笔者仍然愿意抱以乐观etc杠杆。
这份乐观etc杠杆,基于几个方面:
首先,化债从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化债要解决的其实是流动性压力导致的燃眉之急,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经营面的恢复,也就是供需两端都动起来,楼有人买,地有人买etc杠杆。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百强房企销售总额达17589.5亿元,同比增长8.2%,这是2022年以来首次实现单季度同比正增长etc杠杆。其中,百强房企3月销售额同比增长24.6%,环比增长36.7%,呈现双增长。
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3月房企销售业绩显著改善,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6608.6亿元,同比增长29.2%,环比增长42.3%,同比、环比均保持增长且增幅较上月扩大etc杠杆。
不仅楼市在回暖,上游的土地市场交易也在回暖etc杠杆。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3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达1930.0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15.0%,降幅较1-2月收窄1.15个百分点。其中,3月50家典型房企拿地总额同比增长7.3%,拿地热情出现较明显回升。
第二,如果从化债的具体举措来看,其实这些核心的房产企业都在极力的维护正常的经营活动,尽量掌握经营的控制权,为瘦身之后的复苏和“造血能力”的恢复,预留了充足的准备etc杠杆。
比如,“债转股”之所以成为恒大、融创、华夏幸福等出险房企主流的化债手段,本质上还是因为这种方法,一方面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偿债压力,确保企业资金的短期流动性,维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为企业留出资金用于保交楼和复工复产etc杠杆。
另一方面,化债的过程中,控制人依然尽力在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etc杠杆。以融创中国为例,提出公司债转股的前提,是要保证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且持有融创中国重组后至少30%的股权,以确保其融创中国的控制权。
易居的重组方案,也尽力的维护了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etc杠杆。其中备受瞩目的就是易居2019年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的天猫好房项目,“房产电商”的愿景、ETC的模式的提出,曾引发行业极大的关注。此次重组之后,易居和阿里巴巴重新签订了新的合作协议,易居保留天猫好房的独家招商权、商业定价权、商户运营权,实质上的经营活动并没有发生改变。
而且,重组之后,天猫好房、乐居、克而瑞业务20%的股权还在易居手里,此外易居手里还有房地产代理和渠道业务,接下来只要稳扎稳打,保证项目质量,做好账期管理,仍然有很大的希望能够重新找回节奏,实现稳健的增长etc杠杆。
中国房地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之路,从诞生至今,不过30多年,却几经风浪,起起伏伏,其间的故事和人物足够精彩,有几个“老炮”属于打不死的小强,你把他打到尘埃里,他还能重新站起来,融创的孙宏斌算一个etc杠杆。对他们,我们不妨给予足够多的耐心和信心,期待他们浴火重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