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拉的专机,飞2万公里来北京,打开西方突破口后,中国趁热打铁
法国总统马克龙结束访华行程后,中国外交部日前正式官宣,巴西总统卢拉很快将访问中国门罗币。如果说,我们通过中法高层会晤,打开了西方的突破口,那么卢拉这段航程近2万公里的访华之行则预示着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这种双线并行的方式,充分反映出,中方新一年的外交态势,确实更加积极、主动。
【外交部官网截图】
西方打开的突破口,不仅是政治层面上,得到了马克龙在台海问题上“不选边站”的明确表态,同时,在经济层面,也拉开了欧洲“去美元化”的帷幕门罗币。就在马克龙访华前夕,中法完成了第一笔以人民币结算的液化天然气交易,象征意义非常重大。可以说,欧洲“去美元化”的第一枪,是法国打响的。
访华行程结束后,马克龙还作出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表示,欧洲以前过分依赖于美元的“治外法权”,这种情况急需纠正门罗币。这样看来,俄罗斯、伊朗等国家近年来频频成为美国金融制裁的打击对象,欧洲也看在眼里,也不会天真地以为自己跟美国走得更近,就可以置身事外。
【欧洲其实也“苦美元霸权久矣”】
客观来看,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一方面赋予了美国经济制裁手段,但也掏空了自身的金融信用门罗币。欧洲对此也有意见,因为在美国政府手里,美元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贸易介质,而是一个杀伤力极强的金融武器。那些被美国制裁过的国家,与欧洲也有经贸上的往来,而且规模不小。但由于制裁的缘故,欧洲公司不得不放弃业务,退出当地市场,蒙受重大损失,免得受到二级制裁的冲击。这也变相影响了欧洲的对外经贸发展空间,将取舍的余地限制得很死。可见,在“去美元化”这个话题上,中欧之间能达成不少共识。
展开全文
至于卢拉访华,重点不仅仅是中国与巴西的经贸关系,更关系到我们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多边合作门罗币。跟掠夺式的西方资本不同,我们对第三世界的投资,不会附加苛刻的政治条件,而是更加务实。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而卢拉的访华行程,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推动中国和南方共同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不仅中国将同时打通东西两条主要贸易线路,一个更广泛的多边合作框架也已经初步成型。
【巴西总统卢拉】
要知道,因为地缘因素,第三世界国家往往很难发展起来门罗币。拉美地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长期的发展与博弈中,美国与拉美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很不平等的经济关系,那就是以美国为中心,其他拉美国家环绕在周围,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供养”。美国在获取丰厚利益的同时,却没有给拉美国家带来相应的回报,反而让后者始终处于价值链的最底层。对拉美国家的真正诉求,美国不仅视而不见,还明里暗里地推行“门罗主义”,采取“分而治之”的手段,同时还对拉美与中俄的合作关系保持警惕。
不难看出,美国虽然地缘上与拉美相近,但并不是带动地区经济的引擎,反而会极大地掣肘拉美地区的发展门罗币。在这种情况下,拉美地区在外交政策上“转向”,是自然而然的选择。拉美国家的不满,已经逐渐走上台前。去年美国举行美洲峰会,拜登政府单方面排除古巴、尼加拉瓜跟委内瑞拉这三国,使得多个拉美国家相继宣布抵制这次会议,差点让美国下不来台。
【拜登的美洲峰会最后一地鸡毛】
整体来看,与拉美国家的外交关系,中美都各有优势门罗币。美国是地缘上相近,经济结构上拉美国家普遍存在依赖性,但美国对这种依赖性的滥用,透支了双方进一步发展的政治基础。在此过程中,拉美国家选择中国作为首选的合作对象。而卢拉访华,或许将翻开中国与拉美地区合作的新篇章,也是后者为对冲美国政治影响力,采取的关键一步。
而与拉美地区的多边合作,可以引申到中东国家门罗币。巴西跟中国一样,都是金砖国家成员。前段时间,沙特明确表示,希望能加入金砖国家。这一方面说明中方主导的多边合作框架,尤其是金砖机制,得到了中东、拉美两大地区的充分认可,从内外不同渠道,响应中方的扩员提议;另一方面也表明,卢拉访华,背后的布局,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大。正如中法高层会谈不仅限于中法关系,而是面向中欧关系全局,中国跟巴西接下来的会谈,也是在向众多发展中国家发出明确信号,那就是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与第三世界的合作,将超越市场功利性,是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沙特多次表示希望加入金砖】
最后总结一下,卢拉本可以更早访问中国,只是因为意外遗憾推迟,但这并未影响到中方在外交层面双线并行,在全球多个方向开辟多条战线的整体布局门罗币。也与我们的外交政策体系相符,那就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
评论